如何判断纤维束过滤器的反洗效果?-杭州鑫凯
判断纤维束过滤器的反洗效果,需从直观现象观察、核心参数监测、长期运行验证三个维度综合评估,确保反洗后滤层恢复过滤能力、无污染物残留,具体判断方法如下:
一、直观现象观察:快速初步判断
反洗过程及反洗后的肉眼可见现象,是最直接的判断依据,重点关注以下 2 点:
反洗排水浊度变化
水反洗阶段,初期排污口排出的水会因携带剥离的污染物而呈浑浊状(多为黄褐色、灰色) ,随着反洗进行,排水应逐渐变清,最终需达到清澈透明或接近原水浊度(如原水浊度较低时,排水浊度需≤5NTU)。若反洗结束后排水仍持续浑浊、有明显悬浮物,说明滤层内污染物未彻底剥离,反洗效果不佳。
滤层状态与设备运行声音
反洗时(尤其是气水联合反洗),通过设备视镜观察,纤维束应呈均匀悬浮、翻滚状态,无局部 “板结”“偏流”(即部分区域滤层不膨胀、部分区域过度膨胀);若出现滤层堆积不动、局部水流冲击剧烈,可能是布水 / 布气不均,导致污染物无法有效剥离。同时,反洗过程中设备无异常噪音(如刺耳的水流冲击声、气阻异响),若有异常声音,可能伴随滤料损伤或污染物卡堵,反洗效果会受影响。
二、核心参数监测:量化验证反洗效果
通过仪器监测反洗前后的关键参数,能更精准判断反洗是否达标,核心关注 3 类参数:
过滤器进出口压差
反洗前,因滤层截留污染物,进出口压差会升高至0.15-0.2MPa(具体阈值需结合工艺要求设定);反洗后,滤层恢复洁净,压差应显著下降至0.03-0.05MPa 以下(接近初始运行压差)。若反洗后压差下降不明显(如仍>0.08MPa),说明滤层内仍有污染物残留,过滤阻力未降低,反洗未达标。
出水水质指标
反洗恢复正常过滤后,监测出水浊度、悬浮物(SS)、COD 等关键指标:
出水浊度需回归至正常运行水平(如工业循环水过滤后浊度≤10NTU,饮用水处理后≤1NTU),且无波动;
若处理含油或有机物的水质,出水油含量需≤5mg/L、COD 去除率恢复至反洗前的正常水平。若出水指标持续超标,说明反洗未彻底,残留污染物仍在影响过滤效果。
反洗水 / 气参数稳定性
反洗过程中,反洗水强度(8-15 L/(m²・s))、气洗强度(15-25 L/(m²・s))需保持稳定(可通过流量计、压力表实时监测)。若反洗水 / 气强度忽高忽低,或实际值远低于设计值,会导致滤层冲洗不充分;若强度过高,虽可能暂时提升排水清澈度,但易造成纤维束缠绕、断裂,反而影响后续过滤效率,需结合参数稳定性辅助判断反洗效果是否可靠。
三、长期运行验证:判断反洗效果的持续性
单次反洗后的短期指标达标,不代表反洗效果完全合格,还需通过长期运行观察验证:
过滤周期是否恢复正常
正常情况下,过滤器从启动运行到下次反洗的周期(即 “过滤周期”)相对稳定(如 8-24 小时,视进水水质而定)。若反洗后过滤周期明显缩短(如仅 3-4 小时就需再次反洗),说明反洗未彻底清除滤层深层污染物,导致污染物快速积累,反洗效果存在隐患。
长期出水水质稳定性
反洗后连续运行 1-2 个过滤周期,若出水浊度、SS 等指标始终稳定在合格范围,无逐渐升高的趋势,说明反洗后滤层截留能力恢复良好;若运行中出水指标持续上升,可能是反洗时污染物未完全排出,或滤层结构因反洗操作不当(如强度过高)受损,导致截留效率下降。
总结:反洗效果达标的核心标准
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,方可判定反洗效果合格:
反洗排水清澈,浊度≤5NTU;
反洗后过滤器进出口压差≤0.05MPa;
恢复过滤后,出水水质(浊度、SS 等)达标且稳定;
后续过滤周期恢复至正常水平,无频繁反洗现象。